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知识放送:结合秋播生产改革棉花种植方式

来源:农村新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8日  浏览次数:2101

 近几年来,国家农业部为了促进棉花高产,在全国主产棉省开展了棉花万亩高产创建活动,近期我对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的高产棉田进行了考察,之前也在湖南浙江两省的高产棉田作过调查,各地棉花高产创建目标大体相同,但种植模式不尽一样,种植方式各有讲究。

  棉花的产量是由种植密度、单株桃数、铃重、衣分等指标构成的,其中种植密度与棉花产量密切相关,而种植密度又与种植方式不可分割。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多数棉区以种植常规棉为主,每亩种植密度达3000~4000株,随着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杂交棉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转基因杂交抗虫棉的示范与推广,每亩种植密度逐渐下降,但各地降幅不一,有的省种植密度为1500株左右,有的省为1300株左右,还有的省只1100株左右。而种植方式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以宽窄行种植为主,有的是以宽行密株为主,有的是以宽等行为主,还有的是窄行宽株种植,似方块形。

  通过在实地考察,特别是在今年7月、9月阴雨较多的气候条件下,凡是行距较窄(不足1米)的棉田,棉花封行较早,棉田光照不足,蕾铃脱落比较严重。一般脱落率在50%以上,特别是施肥过量、且又偏施氮肥的棉田,蕾铃脱落更为加剧,脱落率高达60%以上。棉花单株烂桃达~10个,有的地方到10月中旬还有烂桃发生,导致棉花少则减产10%,多的减产20~30%,而行距较宽,通风透光好的棉田,蕾铃脱落率不足50%,烂桃也少得多,减产较轻,这个惨痛的教训特别值得我们总结。

  当前,正是秋播生产关键时期,各地主产棉区可结合小麦及油菜的播种移栽改革种植方式。实行满幅播麦或满幅播(移栽)油菜的,小麦、油菜收后也应随即改革种植方式,提倡宽行(行距1.2米)密株(株距0.4米)和等行(行距不低于1米)扩株(株距0.45-0.5米)种植,不宜于宽窄行和方块形排列种植,更不应沿用常规棉的窄行密株种植。种植密度每亩以1300~1500株为宜,各地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可作适当调整。比如,地力较好,施肥水平较高的平原棉区,种植密度可适度调减,丘陵、岗地及施肥水平较低的棉区,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

  改革棉花种植方式,一是有利于节省移栽棉花用工,特别是植棉大户,更易省工省开支,因为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剩余的多为老弱劳力;二是冬季作物苗子小、气候比较干燥,有利于改革种植方式;三是有利于冬春翻整棉行,使预留棉行做到土泡草净,减少越冬害虫;四是有利于棉田整地、施肥、移栽棉苗、开沟排渍;五是有利于棉花栽后田间中耕培土、起垅抬行、防治病虫的操作管理;六是有利于棉花行间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烂铃,改善棉花品质。只要种植方式改革向前迈出一大步,就可为棉花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棉花有了充分舒展的空间,就可为高产优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