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服务

和美乡村走出“专精特新协”特色之路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1日  浏览次数:15

“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以来,池州市创新性引入企业发展的“专精特新协”理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不仅让乡村呈现出“村庄美、产业特、主体强、治理优”的蓬勃景象,还积累了“景村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三治融合”的实践经验。

专注方向,专业引领,筑牢和美根基

乡村建设不能盲目求全,必须明确方向,借助专业力量赋能发展。专注生态宜居之本。累计建成省级中心村619个、在建精品示范村35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注重保护乡土文脉,如贵池区渚湖姜村通过修复古民居、古水系,完整保留村落肌理,成功获评国家级传统村落。专业赋能规划先行。成立市级和美乡村研究院和精品示范村专家指导组,坚持“一村一策”,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各县区村庄规划编制,为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精细管理,打造精品,提升和美品质

将乡村建设的目标从“有没有”提升至“好不好”,把精细化管理与精品化建设贯穿于每个环节。精细管理落地。从“三大革命”,到房前屋后“微改造、精提升”,再到建设“和美人家”,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建设。东至县漕东村创新“网格化+积分制”,划分责任区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积分兑换奖励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匠心铸造精品。青阳县将军村以“户外天堂”为特色,建设登山步道、环村线路及民宿集群,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促进村民增收。

深挖特征,彰显特色,激活和美灵魂

特色即生命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塑造乡村的鲜明特征与独特魅力。产业特色化发展。聚焦“产业特”培育“一县一业”。青阳县做强“九华黄精”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0亿元,“九华黄精”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石台县打造富硒米、茶等特色产品,构建“富硒养生”品牌,综合产值达50亿元。文化差异化塑造。深挖非遗文化打造特色乡村。贵池区罗城村活化“罗城民歌”非遗资源,丰富民歌节内容;东至县南溪古寨以中国唯一匈奴古村为亮点,修复古建、还原文化场景,形成独特文旅吸引力。

理念新颖,发展新质,注入和美动能

突破传统思维,以新颖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理念与模式创新。实践“景村融合、产村融合”建设理念。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慢庄”项目,将闲置农房整体租赁改造为高端康养民宿群,村民变身股东享受分红,实现了从空心村到“慢生活”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村民年人均增收超万元。科技与业态创新。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九华黄精、富硒茶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电商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35%,培育了青阳华阳运动休闲小镇、石台硒养小镇等新业态,形成“电商+农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凝聚和美合力

打破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通过平台引领、多元协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协会组织引领发展。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培育农民合作社、民宿联盟等新型经营主体,成立新农人协会提升组织化水平。筹建和美乡村研究院,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科研转化,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撑。

“三治”协同治理乡村。深化“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实践。以“积分制”“村民理事会”激发自治,以“法律明白人”夯实法治,以“星级文明户”涵养德治;同步推进“能人回归”,引导乡贤参与,促进村规民约落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贵池区里山街道元四村以党建引领探索“逢四说事”机制,将每月4、14、24日固定为议事日,组织各村民组分批参与。通过“党建领航搭台、支部带头定规、党员示范引领”的闭环治理,成功实现群众顺畅说事、党员主动理事、问题高效办结。

池州市“专精特新协”和美乡村建设之路,是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晶。“专”铸就了定力与高度,“精”提升了品质与美感,“特”彰显了魅力与差异,“新”注入了活力与未来,“协”凝聚了合力与长效,使全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蓬勃发展,治理效能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图文快讯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