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培训

推广“慧种田” 提升“价值链”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8月4日  浏览次数:60

这几天,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双河村种粮大户过仕好主要忙一件事:给水稻烤田。

“烤田时间一般在7到10天,接下来要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没得歇哦。”55岁的过仕好从事规模种粮已有21个年头,近几年他与本村另外两位大户合作,将种粮面积扩大到2600多亩,在自身努力和当地农业部门指导下,取得了良好效益。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近年来,鸠江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注重全链条谋划粮食产业布局,从种前的品种筛选到种时的科技赋能,再到收获后的加工与销售,协同推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良种先行”保障粮食品质

鸠江区耕地面积有50万亩,其中基本农田37.5万亩,现有农村人口25.2万人。农业主导产业以优质粮油、绿色果蔬为主。

该区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其中“智慧芜湖大米”种植面积约6万亩。粮食生产,良种先行。区农业农村部门紧扣“智慧芜湖大米”产业规划,组建专家团队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特性,筛选出一批优质中籼稻主导品种,通过品种推介会、田间观摩会等形式,引导农户科学选种,从源头保障粮食品质。

据统计,今年鸠江区“智慧芜湖大米”种植品种主要有珠两优5298、宁香粳9号、南埂46、昱香两优馥香占等近20个。“我们的2600多亩水稻在‘智慧芜湖大米’种植区内,用的品种是珠两优5298、Y两优4299。”过仕好说。

过仕好的规模种粮起步于2004年,头两年只有100多亩,后来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他牵头成立芜湖市过得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种粮总面积达到3200多亩,其中他与本村另外两位大户联手种粮2600多亩。

“古话说,人勤地不懒。种粮人首先要勤快,要用心抓好田间管理。但仅有勤快,又远远不够。”在过仕好看来,种粮要想种出好效益,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选准优质品种,将绿色农业技术落实到各个环节,既要稳产量,更要提品质。而这些,都离不了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

“根据农业部门引导和粮食企业推介,我选用优质水稻品种,卖上了好价钱。”过仕好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与当地一家粮商签订稻谷收购协议,协议约定干谷保底价为每斤1.5元,前提是要种市场看好的优质水稻品种。

数字化“种”进大米基地

鸠江区白茆镇大江村林杰家庭农场负责人孙维林也在忙着给水稻烤田。

“烤田也叫晒田,是一门古老的农耕技术,也是水稻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措施,好处多多。”孙维林对记者说,烤田能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降低田间湿度,可预防病虫害发生,还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

林杰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5月,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与销售。近年该农场种植的1700多亩水稻,被纳入“智慧芜湖大米”种植区。

“现在种田,老经验不能丢,新技术更要学。”孙维林说,“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现在都用上了智能无人机,用了多少肥、打了什么药等相关数据,会自动上传到‘智慧芜湖大米’管理平台,区、镇农技人员也经常过来指导我们应用农业新技术。”

如果说,像烤田这样的农耕技术属于传承千年的“良法”,那么农业数字化就是新时代的种田“神器”。如今的鸠江,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从“会种田”升级为“慧种田”,科技正在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鸠江区农技中心主任胡晓斌告诉记者,“智慧芜湖大米”突出种植数字化,部署田间气象站、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设备等,实现水稻全生育期13个环节、49个决策点的数字化管理,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化、精准化转型。

鸠江区农技中心还集成推广“机插精准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广使用无人机等高效农业机械。目前,全区无人机飞防覆盖率超95%,智能灌溉系统覆盖万亩良田;全区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种植的水稻面积超过80%。

做活“粮头食尾”提升效益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价值链提升、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鸠江区致力做足做活“粮头食尾”文章,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该区已初步形成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益海嘉里(安徽)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粮油加工企业集群。2024年全区粮油加工总产值超过50亿元。

益海嘉里(安徽)粮油工业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在芜湖鸠江区建设粮油加工厂,占地235亩,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提供了300余个就业岗位。该公司每年在当地收购稻谷8万吨、油菜籽1.5万吨。

鸠江区农业部门还主动牵线,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构建“企业让利、农户受益、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安心种粮。

坚持龙头带动的同时,这个区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粮食产后服务项目。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化烘干厂17座,日烘干能力达2000吨。“有了烘干厂,既解决了大户晒粮难问题,又提升了粮食储存品质。”沈巷镇种粮大户高健说。

好粮要卖出好价,品牌与渠道是关键。鸠江区依托新媒体开设“鸠地比拼·乡村振兴”专栏,持续推送优质特色农产品;策划农特产品推介会、农耕文化节等线下活动,推介“金龙鱼”牌、“象牙”牌、“依莲梦稻”牌等品牌大米。同时,搭建多元销售平台,畅通产品流通渠道。搭建“产品打造+物流配送+直播运营”全链条线上平台,带动本地大米、毛豆、稻米油网络销售。组织农业经营主体与本地商超、农贸市场签订供销协议,将大米、稻米油等优质农特产品纳入基层工会福利采购目录。

图文快讯
全程智能管护 全年高效生产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